分享收集的几万本电子书,大伙多读书,读好书,加油,顶起来啊
浏览量:507 回帖数:6
1楼
分享收集的几万本电子书,大伙多读书,读好书,加油,顶起来啊
收藏的几万本书籍分享:http://note.youdao.com/yws/public/redirect/share?id=1138f3822bf045f8385c6483aa52f33f&type=false
时时刻刻为人提供方便,多做善事,广泛地积累阴功,解救他人的苦难救济处于逆境之人,体恤孤儿,怜悯贫穷之人,创建修造庙宇,印制刻造经文,向贫困无力延医买药者施舍药物,向路人提供茶水。
戒杀害任何有生命的事物,将到手的生命之物,或者落于别人手中的生命之物解救出来释放回大自然。
造桥修路,造福于人。同情失去丈夫的寡妇,救拔陷于困境的人。珍视粮食,上合天心,这就是珍惜上天给予的福分,为他人排解忧困,解除相互间的纷争,捐献自己的钱财以成就他人之美事,留传下教诲以教化人,解除消散他人之间的冤仇。
佳句共享
了凡四训5
因果报应有,来早与来迟。
若人欲求消灾祸,速速改过忏罪行。 (改过)
若人欲求得福安,勤勤行善所求得。 (修善)
世人学坏仅三天,只因常受环境染。
劝君心德要坚定,恶事不可做,恶话不可说,恶心不可存。
众生命贵莫杀害,非分之财莫偷盗,美色可怕莫邪淫,妄语伤人伤自己,酒迷心身莫贪杯。
不可欺善人,不可毁贤士,若把贤善欺,易遭神鬼怒。
多做恶事必祸己,多行不义必自毙。
劝君常学圣贤行,存心孝亲莫忤逆,
戒杀众命常放生,铺桥造路兴大利,
舍财施物济困穷,见人危急伸手救,
见有善事立刻行。身常守德做善事,
口常柔和说善话,心常仁慈存善心。
一切善事都去做,一切恶事莫沾身。
善恶报应影随形,勉己劝人常行善。
因果报应古今同,勉己劝人常行善。
●四不正能治一切病
《大学》上的四不正,在我看来,任何疾病,都能治的。有所忧患,志不正。有所恐惧,意不正。有所好乐,心不正。有所忿懥,身不正。心不正,不能享人的福。身不正,不能享物的福。车夫赶车,对于牛马,不是打,就是骂,可以说无有人性,对待它了,究竟伤了自己,哪能享它的福呢?佛以普渡众生为大愿力。人用物而不能爱物,于心何安修行人,常说:一尘不染。我以为一切不着住,就是一尘不染。若事不如意,便动了性,不顺手,就动了心,那正是染尘了。“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正是在尘不染尘。(语见《孟子?万章下》)
●今人所以不能成佛的原故
存佛心、说佛话、行佛事、当体成真,就是佛了。现在学佛的人,都从大学“欲明明德于天下者”上去用力,却不知在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上入手,所以不能成佛。
●念已成的佛不如念未成的佛
人都念已成的佛,而佛反不理他;我念未成的佛,使他成佛,方是真念佛。谁是未成的佛呢?世上人都是。我劝他尽人道,就是念他成佛呢!念佛与念圣贤是一样,不过取他作我的模范,若不能实际做功成德,徒用口去念,焉有成佛之理
●各教主都是以志为主各教的圣人,没有不是以志为主的。
我听说,孔子困于陈蔡,仍然是坦荡自如弦歌不辍。又听说,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三日后死而复活,仍救世人。释迦佛被人割解肢体,还说:我成佛,先度你。他们这种精神是不是相同呢?所以说各教的形式不一,而精神是一个,如果分门别户,便是错了。能作如是观,又何有门户之见、宗教之争
●不求人道先求佛道正是舍近救远
佛是人成的,今人不求人道,而先求佛道,真是舍近求远。我是从做活(即为长工)上得的道,而人都轻看我,某年某人向我说禅机语,曰“芥子能藏须弥山”,我说那就是我,某人说请解释,我说我一个人在世界上,真像一粒芥子,而心里藏着“佛国”“天堂”“苦海”“地狱”四个大世界,正是小而不小呢
●三界债
贪的,亏天理,欠天上债。争的,亏道理,欠人间债。搅的,亏情理,欠阴府债。倘若三字全犯。欠三界的债,岂能有好结果呢?人生原为行道,不能行道者,如负债不偿,终必受累,所以圣贤先佛,视道德若至宝、目富贵如浮云也
●人要去的三个字
告朱允恭说:人生的要道,就是去争、去贪、去搅。如你在外教学,不争薪金,不贪名誉,不与同人搅扰,便近于道了。能将争、贪、搅三个字去了,便是化气禀、除物欲的人,岂不是近于道了吗
●四种人的反正面
善人不怨人,怨人便是恶人。贤人不生气,生气便是愚人。富人不占便宜,占便宜便是穷人。贵人不动禀性,动禀性便是贱人。善人、贤人、富人、贵人,均是人所愿意的,然而真会当的,可就凤毛麟角了。此四语,最浅显明白,唤醒世人不少
人生长于这个世界上,最为宝贵的东西是忠、孝、节、义等,做到此才是真正地无愧于做人的道理,可以立身于这个包办。如果不竭心尽力于忠、孝、节、义等事情,一任岁月流逝,庸庸碌碌地过一生,这无疑是身虽活着,而心已死亡,像这样的人是敬且活在世上,毫无意义。概括说来,人心即是神,神即是心,无愧于心就是无愧于神,若是欺骗自己的心,便是欺骗神,所以,品德高尚的君子敬畏三样东西:天命、大人、圣人之言;并且了解四样东西:天知、地知、人知、我知。君子根据这三畏四知,而谨慎自己的言行,无论是在隐蔽之地或是在无人之处,做一切事情都是光明磊落,堂堂正正,既不欺骗别人,也不欺骗自己。任何人的一举一动,神明都会鉴察清楚,这是必然的道理。况且,有许多事实说明白无误,确实存在的,没有一丝一毫不相合的地方。万恶之中,邪淫占了首位;百行之中,孝为本源。理是具备于人心中的,行为有悖于理,则必然是有愧于心,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去做有愧于心的事情;凡是合理而无愧于心的,不要因为无利可图而不去做。谁人要是违背我(关圣帝君)的教导,那么,就请你尝一下我的青龙偃月刀的滋味!
敬祀天地,礼拜神明,奉祀祖先,孝顺双亲,尊之王法,敬重师长,兄弟之间要慈爱,朋友之间要讲食用宗族之间要和睦,乡邻之间要和气,夫妻之间要内外有别,注意对子孙的教育。
第二十八节 行道做德
○道是行的,德是做的,不行没有道,不做没有德。上天按天理命名,人要照本分行事,就合天道,本着天道所做的就是天德,也就能不思而得。现在的人只知求财,不知做德,那是舍本求末,等于开个谎花,没扎下根,哪能结果呢?德是根、财是果。所以要想发财,先要做德,那德就是摇钱树的种子。所以说“大德者必得其禄”。
○没有贪来的德,没有争来的功,没有搅来的福。把事做好,助人成事是功,有功的人必能掌权。若是自己夸功、与人争功,或是身子虽做,内心不满,那叫劳而无功。舍钱行善或劝人为善都是善,做善的人,来生准富,有洪福享,可是还在因果里。要是能教人去习性、化禀性、除去心性上的苦恼,叫做救性,救性是一救万古,那才是德。人的性子清,才能存德。
○明白人托起愚人叫有德,愚人能信明白人也是有德。天生智者,原为的是愚人。明白人要是不托愚人,就是违天命;愚人不信明白人,也是违天命。我虽然劝世多年仍觉得对不起惬人,因为惬人还没有比我明白,若有人比我明白,我心才安。
○我常听人说:“大丈夫能屈能伸。”怎么叫能屈能伸呢?我以为遇着愚人,能低在愚人底下,把他托起来,才算能屈;遇着高人,志向要超过他,不被欺住,才叫能伸。
○多立事功、多结人缘便是外功,有外功而后有内果。尽伦常、办公益,都是外功。像植物的生根长干、伸枝附叶、开花,都是外功,外功完成,才能结内果。人若是没有外功,不能成内果。就像一样的讲道,没有实行的人,就是讲得天花乱坠,人也不注意甚至还遭到诽谤;有实行的人,说一句别人信一句,哪怕是一句俗话,听的人也觉得其中有道。这不是有外功才有内果的明证吗?
○有多少人佩服,有多大的德;有多少人信服,有多大的功。
○世人都怕水深火热,怕死在里面。岂不知好名的死在名上,好利的死在利上,每天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自己还不知道呢?我讲道,不要名是“入火不焚”,不要钱是“入水不溺”。
○道德是从古至今川流不息的,可是越趋越下,竟降到水底下去了!什么是水呢?就是惬人所喜好的钱财,为财把良心丧了,把道也丢了!我所以能成为善人,大家佩服我,就因为我和钱绝了交。
○学道的人,不去学佛,先去修庙,是叫佛把他支使远啦!念书的人光念不行,是叫书把他支使远啦!学道德的人,光讲道不行道,是叫道把他支使远啦!我知道一位古人就学一位古人,知道一位今人就学一位今人,知道一个字,就行一个字,才是“知行合一”。
○欺人是孽,累人是罪,助人是功,成人是德。自己要常想想,我当的是什么样人?
○我常说,“翻世界、造大同”。人们都笑我说大话。其实这话才不大呢,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个翻法,才说我说大话。大事要小办,小事要大办,也是我常说的话。翻世界虽然是件大事,可是要从小处做起。小得像什么呢?就像微尘那么小。什么东西那么小呢?就是人的心念。要能把人的心念翻过来,私的变为公的,邪的变为正的,世界不是就翻过来了吗?
○我常说:“大事要小办、小事要大办。”平天下是大事啦,可是要由国而家,由家而身、而心、而意,而致知、格物上做起,这不是缩到极小了吗?我是个庄稼人,极愚极笨,一天书也没念过,常说要翻世界、造大同,人都笑我说大话。其实是他没明白《大学》上的意思,要能缩小到意上,由诚意做起,平天下又有什么难呢?常人又以为平天下是王公大人们的事,我认为根本要从小小孩身上下手,从小就灌输道德精神,推广到天下,天下还能不太平吗?
分享收集的几万本电子书,大伙多读书,读好书,加油,顶起来啊
收藏的几万本书籍分享:http://note.youdao.com/yws/public/redirect/share?id=1138f3822bf045f8385c6483aa52f33f&type=false
时时刻刻为人提供方便,多做善事,广泛地积累阴功,解救他人的苦难救济处于逆境之人,体恤孤儿,怜悯贫穷之人,创建修造庙宇,印制刻造经文,向贫困无力延医买药者施舍药物,向路人提供茶水。
戒杀害任何有生命的事物,将到手的生命之物,或者落于别人手中的生命之物解救出来释放回大自然。
造桥修路,造福于人。同情失去丈夫的寡妇,救拔陷于困境的人。珍视粮食,上合天心,这就是珍惜上天给予的福分,为他人排解忧困,解除相互间的纷争,捐献自己的钱财以成就他人之美事,留传下教诲以教化人,解除消散他人之间的冤仇。
佳句共享
了凡四训5
因果报应有,来早与来迟。
若人欲求消灾祸,速速改过忏罪行。 (改过)
若人欲求得福安,勤勤行善所求得。 (修善)
世人学坏仅三天,只因常受环境染。
劝君心德要坚定,恶事不可做,恶话不可说,恶心不可存。
众生命贵莫杀害,非分之财莫偷盗,美色可怕莫邪淫,妄语伤人伤自己,酒迷心身莫贪杯。
不可欺善人,不可毁贤士,若把贤善欺,易遭神鬼怒。
多做恶事必祸己,多行不义必自毙。
劝君常学圣贤行,存心孝亲莫忤逆,
戒杀众命常放生,铺桥造路兴大利,
舍财施物济困穷,见人危急伸手救,
见有善事立刻行。身常守德做善事,
口常柔和说善话,心常仁慈存善心。
一切善事都去做,一切恶事莫沾身。
善恶报应影随形,勉己劝人常行善。
因果报应古今同,勉己劝人常行善。
●四不正能治一切病
《大学》上的四不正,在我看来,任何疾病,都能治的。有所忧患,志不正。有所恐惧,意不正。有所好乐,心不正。有所忿懥,身不正。心不正,不能享人的福。身不正,不能享物的福。车夫赶车,对于牛马,不是打,就是骂,可以说无有人性,对待它了,究竟伤了自己,哪能享它的福呢?佛以普渡众生为大愿力。人用物而不能爱物,于心何安修行人,常说:一尘不染。我以为一切不着住,就是一尘不染。若事不如意,便动了性,不顺手,就动了心,那正是染尘了。“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正是在尘不染尘。(语见《孟子?万章下》)
●今人所以不能成佛的原故
存佛心、说佛话、行佛事、当体成真,就是佛了。现在学佛的人,都从大学“欲明明德于天下者”上去用力,却不知在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上入手,所以不能成佛。
●念已成的佛不如念未成的佛
人都念已成的佛,而佛反不理他;我念未成的佛,使他成佛,方是真念佛。谁是未成的佛呢?世上人都是。我劝他尽人道,就是念他成佛呢!念佛与念圣贤是一样,不过取他作我的模范,若不能实际做功成德,徒用口去念,焉有成佛之理
●各教主都是以志为主各教的圣人,没有不是以志为主的。
我听说,孔子困于陈蔡,仍然是坦荡自如弦歌不辍。又听说,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三日后死而复活,仍救世人。释迦佛被人割解肢体,还说:我成佛,先度你。他们这种精神是不是相同呢?所以说各教的形式不一,而精神是一个,如果分门别户,便是错了。能作如是观,又何有门户之见、宗教之争
●不求人道先求佛道正是舍近救远
佛是人成的,今人不求人道,而先求佛道,真是舍近求远。我是从做活(即为长工)上得的道,而人都轻看我,某年某人向我说禅机语,曰“芥子能藏须弥山”,我说那就是我,某人说请解释,我说我一个人在世界上,真像一粒芥子,而心里藏着“佛国”“天堂”“苦海”“地狱”四个大世界,正是小而不小呢
●三界债
贪的,亏天理,欠天上债。争的,亏道理,欠人间债。搅的,亏情理,欠阴府债。倘若三字全犯。欠三界的债,岂能有好结果呢?人生原为行道,不能行道者,如负债不偿,终必受累,所以圣贤先佛,视道德若至宝、目富贵如浮云也
●人要去的三个字
告朱允恭说:人生的要道,就是去争、去贪、去搅。如你在外教学,不争薪金,不贪名誉,不与同人搅扰,便近于道了。能将争、贪、搅三个字去了,便是化气禀、除物欲的人,岂不是近于道了吗
●四种人的反正面
善人不怨人,怨人便是恶人。贤人不生气,生气便是愚人。富人不占便宜,占便宜便是穷人。贵人不动禀性,动禀性便是贱人。善人、贤人、富人、贵人,均是人所愿意的,然而真会当的,可就凤毛麟角了。此四语,最浅显明白,唤醒世人不少
人生长于这个世界上,最为宝贵的东西是忠、孝、节、义等,做到此才是真正地无愧于做人的道理,可以立身于这个包办。如果不竭心尽力于忠、孝、节、义等事情,一任岁月流逝,庸庸碌碌地过一生,这无疑是身虽活着,而心已死亡,像这样的人是敬且活在世上,毫无意义。概括说来,人心即是神,神即是心,无愧于心就是无愧于神,若是欺骗自己的心,便是欺骗神,所以,品德高尚的君子敬畏三样东西:天命、大人、圣人之言;并且了解四样东西:天知、地知、人知、我知。君子根据这三畏四知,而谨慎自己的言行,无论是在隐蔽之地或是在无人之处,做一切事情都是光明磊落,堂堂正正,既不欺骗别人,也不欺骗自己。任何人的一举一动,神明都会鉴察清楚,这是必然的道理。况且,有许多事实说明白无误,确实存在的,没有一丝一毫不相合的地方。万恶之中,邪淫占了首位;百行之中,孝为本源。理是具备于人心中的,行为有悖于理,则必然是有愧于心,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去做有愧于心的事情;凡是合理而无愧于心的,不要因为无利可图而不去做。谁人要是违背我(关圣帝君)的教导,那么,就请你尝一下我的青龙偃月刀的滋味!
敬祀天地,礼拜神明,奉祀祖先,孝顺双亲,尊之王法,敬重师长,兄弟之间要慈爱,朋友之间要讲食用宗族之间要和睦,乡邻之间要和气,夫妻之间要内外有别,注意对子孙的教育。
第二十八节 行道做德
○道是行的,德是做的,不行没有道,不做没有德。上天按天理命名,人要照本分行事,就合天道,本着天道所做的就是天德,也就能不思而得。现在的人只知求财,不知做德,那是舍本求末,等于开个谎花,没扎下根,哪能结果呢?德是根、财是果。所以要想发财,先要做德,那德就是摇钱树的种子。所以说“大德者必得其禄”。
○没有贪来的德,没有争来的功,没有搅来的福。把事做好,助人成事是功,有功的人必能掌权。若是自己夸功、与人争功,或是身子虽做,内心不满,那叫劳而无功。舍钱行善或劝人为善都是善,做善的人,来生准富,有洪福享,可是还在因果里。要是能教人去习性、化禀性、除去心性上的苦恼,叫做救性,救性是一救万古,那才是德。人的性子清,才能存德。
○明白人托起愚人叫有德,愚人能信明白人也是有德。天生智者,原为的是愚人。明白人要是不托愚人,就是违天命;愚人不信明白人,也是违天命。我虽然劝世多年仍觉得对不起惬人,因为惬人还没有比我明白,若有人比我明白,我心才安。
○我常听人说:“大丈夫能屈能伸。”怎么叫能屈能伸呢?我以为遇着愚人,能低在愚人底下,把他托起来,才算能屈;遇着高人,志向要超过他,不被欺住,才叫能伸。
○多立事功、多结人缘便是外功,有外功而后有内果。尽伦常、办公益,都是外功。像植物的生根长干、伸枝附叶、开花,都是外功,外功完成,才能结内果。人若是没有外功,不能成内果。就像一样的讲道,没有实行的人,就是讲得天花乱坠,人也不注意甚至还遭到诽谤;有实行的人,说一句别人信一句,哪怕是一句俗话,听的人也觉得其中有道。这不是有外功才有内果的明证吗?
○有多少人佩服,有多大的德;有多少人信服,有多大的功。
○世人都怕水深火热,怕死在里面。岂不知好名的死在名上,好利的死在利上,每天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自己还不知道呢?我讲道,不要名是“入火不焚”,不要钱是“入水不溺”。
○道德是从古至今川流不息的,可是越趋越下,竟降到水底下去了!什么是水呢?就是惬人所喜好的钱财,为财把良心丧了,把道也丢了!我所以能成为善人,大家佩服我,就因为我和钱绝了交。
○学道的人,不去学佛,先去修庙,是叫佛把他支使远啦!念书的人光念不行,是叫书把他支使远啦!学道德的人,光讲道不行道,是叫道把他支使远啦!我知道一位古人就学一位古人,知道一位今人就学一位今人,知道一个字,就行一个字,才是“知行合一”。
○欺人是孽,累人是罪,助人是功,成人是德。自己要常想想,我当的是什么样人?
○我常说,“翻世界、造大同”。人们都笑我说大话。其实这话才不大呢,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个翻法,才说我说大话。大事要小办,小事要大办,也是我常说的话。翻世界虽然是件大事,可是要从小处做起。小得像什么呢?就像微尘那么小。什么东西那么小呢?就是人的心念。要能把人的心念翻过来,私的变为公的,邪的变为正的,世界不是就翻过来了吗?
○我常说:“大事要小办、小事要大办。”平天下是大事啦,可是要由国而家,由家而身、而心、而意,而致知、格物上做起,这不是缩到极小了吗?我是个庄稼人,极愚极笨,一天书也没念过,常说要翻世界、造大同,人都笑我说大话。其实是他没明白《大学》上的意思,要能缩小到意上,由诚意做起,平天下又有什么难呢?常人又以为平天下是王公大人们的事,我认为根本要从小小孩身上下手,从小就灌输道德精神,推广到天下,天下还能不太平吗?
2015/6/5 11: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