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准大一生,我只有一个问题
浏览量:4061 回帖数:26
6楼
我常和周围朋友说:"我觉得在大学这个阶段里最好的感情状态是:独身或异地恋。"
事先说明,我不是反对校园恋爱,可能在我看来,恋爱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得需要运气,与其拼命寻找,倒不如顺其自然。与此相比,与自己的"恋爱"倒是美妙不少。
看到太多人羡慕身边朋友你侬我侬的爱情;羡慕每晚宿舍门口情侣韩剧套路般的吻别;羡慕双双对对一起上选修课、吃饭;羡慕在忽然下雨的夜,一脸疲惫地走出图书馆时,身旁的陌生女子,有举着伞的男友拥她在雨中渐行渐远 ……
在所有略显孤单而尴尬的小时刻,心中有那么一点点期盼和埋怨:如果喜欢的人在身边就好了,或许每一天的疲惫,都会在一个拥抱里消散成甜蜜泡沫。
高中时有个我很喜欢的姑娘,长得白白净净,有着好看的大眼睛,说话温温柔柔,带着好听的尾音。
同班时间不长,有幸和她走心地聊过几次,她爱音乐,爱旅行,爱小动物,我觉得那些舒缓的英文歌曲像极了她,每个字句都是丝丝入扣,美到恰好。
她笑起来的时候像是温顺又迷人的小动物,让人心生怜惜。
假期回去的时候,听说她谈恋爱了,对方是朋友的朋友,见过几次面,她给我看过照片,是军校的学长,高大帅气,清秀斯文。我心想真是般配。
本以为两人是校友,没想到隔了山河迢迢。她要是飞去看他,得飞越大半个中国。
她说:没关系啊,我们每天就固定时间聊聊天,各自有各自的生活。他平时很忙,可以用手机的时间少。没关系啦,我等他。剩下的时间,我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她每天的生活很充实,好像比以前瘦了些,出落得更加漂亮,穿着蓝色的裙子在海边拍照,真是好美。她是懂得拿捏分寸的女孩子,给人自由,也是给自己自由。
很多人觉得在恋爱中,距离的拉长意味着不安全,就像羊跑出了牧羊人的视野,惊慌失色,以为对方一走,天都要塌下来。
其实我觉得恋爱,真的需要一个"距离",没有距离,没有私人空间,我们无法理性,无法呼吸,无法真正做自己。
很多时候恋爱失败,不是因为我们失去对方,而是因为先失去了自己。
我喜欢的另一个姑娘,她是我在大学认识的同学。大一时我们在一个社团,交流并不多,只记得她有着好看的侧脸,笑起来的时候有点像□□偶像剧里那种并不是很甜美,但是调皮到让人着迷的女主角。
刚开始,我对她的印象不深,可从一件事情开始,我对她刮目相看。
那时候,乌镇的木心美术馆正在筹备阶段,有天我从朋友圈里看见她正在场馆里帮忙布置场馆,做着前期策划。她学陶艺、写文案,和一群热爱木心的人一起筹备一场特殊的纪念活动,她说她真是爱死木心先生了。
我想:爱死一个已经不在的人是什么感觉?等到有幸去到木心美术馆,在昏黄的灯光中看到老先生在纸上写下的话,方方寸寸,一张精巧的纸,却容下万物灵光。先生生前在狱中用飞马牌的香烟盒作稿纸,留下了洋洋洒洒的文字。读他的诗句断章,才发现如此有趣的人已经逝去,着实可惜。
我算是大概懂得了好友的心。一个二十几岁的女孩子,能爱着一种情怀,并且会去追寻。她真是很优秀的人,却并不自知,她觉得好玩的东西都还等她去遇见,她太忙了。
有次她无意中听到我的电台,给我留言,她说:"我好喜欢你的声音哦"。
我说:"我好喜欢你哦。"
我是真的喜欢她,她身上有种说不出的果敢与洒脱,她是可以为了自由不顾一切地姑娘。她和阳光疯狂地约会,浑身晒成古铜色的时候也很美。
我多么羡慕那种如火焰一般的念头,绵延不绝,直至燃烧掉所有的犹豫,剩下的只有奔赴。
她的恋人真的很多啊:色达的彩旗、越南海边的晨光、垦丁边上的太平洋,和所有异乡的月亮。
我喜欢这样的生活状态,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去贴近这个广阔的世界。
她要住一个树屋,她要开一个小酒馆,她要做一个永远在路上的人 …… 她不是从没遇见爱情,她只是不要过早地栖息,她是不知疲倦地鸟儿,飞啊飞啊,想要在落脚之前尽可能地观赏这个世界。
她在签名上写:"愿我们永远知行合一,自在如风。"
说实话现在的我已经很少去羡慕一个人了,但着实佩服她的勇气,羡慕她的生活,我真心为她感到高兴,她比我周围很多人都享受着真正的自由,不是因为她去了很多地方,而是她总想尽办法去实现自己的念想,让自己从喜欢的事情上汲取不竭的快乐。她的自在虽如风,却很有分量。
之前看茱莉亚罗伯茨的《美食祈祷和恋爱》,电影里用三座城市来阐释一个女人生命中的三样东西。
美食可以饱腹,祈祷和盼望可以让心灵自给自足,恋爱好像就如同身外之物。爱情不应该是面包,而是调料。不是不要,只是他的肩膀可以休息停靠,却不会是救命稻草。
以上是我对这三样东西的理解。我从来不认为恋爱是生活的全部,相反,它是生活中很有趣的一部分,可以是调剂,却从不是必需。
如果你正处于甜蜜的恋爱状态,记得给自己和对方之间留一定的距离。有韧性的关系,面对时间才最耐磨。
如果还没有遇见喜欢的人或者已经有了暗恋的对象,你所要做的事情就是一边享受自己喜
我常和周围朋友说:"我觉得在大学这个阶段里最好的感情状态是:独身或异地恋。"
事先说明,我不是反对校园恋爱,可能在我看来,恋爱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得需要运气,与其拼命寻找,倒不如顺其自然。与此相比,与自己的"恋爱"倒是美妙不少。
看到太多人羡慕身边朋友你侬我侬的爱情;羡慕每晚宿舍门口情侣韩剧套路般的吻别;羡慕双双对对一起上选修课、吃饭;羡慕在忽然下雨的夜,一脸疲惫地走出图书馆时,身旁的陌生女子,有举着伞的男友拥她在雨中渐行渐远 ……
在所有略显孤单而尴尬的小时刻,心中有那么一点点期盼和埋怨:如果喜欢的人在身边就好了,或许每一天的疲惫,都会在一个拥抱里消散成甜蜜泡沫。
高中时有个我很喜欢的姑娘,长得白白净净,有着好看的大眼睛,说话温温柔柔,带着好听的尾音。
同班时间不长,有幸和她走心地聊过几次,她爱音乐,爱旅行,爱小动物,我觉得那些舒缓的英文歌曲像极了她,每个字句都是丝丝入扣,美到恰好。
她笑起来的时候像是温顺又迷人的小动物,让人心生怜惜。
假期回去的时候,听说她谈恋爱了,对方是朋友的朋友,见过几次面,她给我看过照片,是军校的学长,高大帅气,清秀斯文。我心想真是般配。
本以为两人是校友,没想到隔了山河迢迢。她要是飞去看他,得飞越大半个中国。
她说:没关系啊,我们每天就固定时间聊聊天,各自有各自的生活。他平时很忙,可以用手机的时间少。没关系啦,我等他。剩下的时间,我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她每天的生活很充实,好像比以前瘦了些,出落得更加漂亮,穿着蓝色的裙子在海边拍照,真是好美。她是懂得拿捏分寸的女孩子,给人自由,也是给自己自由。
很多人觉得在恋爱中,距离的拉长意味着不安全,就像羊跑出了牧羊人的视野,惊慌失色,以为对方一走,天都要塌下来。
其实我觉得恋爱,真的需要一个"距离",没有距离,没有私人空间,我们无法理性,无法呼吸,无法真正做自己。
很多时候恋爱失败,不是因为我们失去对方,而是因为先失去了自己。
我喜欢的另一个姑娘,她是我在大学认识的同学。大一时我们在一个社团,交流并不多,只记得她有着好看的侧脸,笑起来的时候有点像□□偶像剧里那种并不是很甜美,但是调皮到让人着迷的女主角。
刚开始,我对她的印象不深,可从一件事情开始,我对她刮目相看。
那时候,乌镇的木心美术馆正在筹备阶段,有天我从朋友圈里看见她正在场馆里帮忙布置场馆,做着前期策划。她学陶艺、写文案,和一群热爱木心的人一起筹备一场特殊的纪念活动,她说她真是爱死木心先生了。
我想:爱死一个已经不在的人是什么感觉?等到有幸去到木心美术馆,在昏黄的灯光中看到老先生在纸上写下的话,方方寸寸,一张精巧的纸,却容下万物灵光。先生生前在狱中用飞马牌的香烟盒作稿纸,留下了洋洋洒洒的文字。读他的诗句断章,才发现如此有趣的人已经逝去,着实可惜。
我算是大概懂得了好友的心。一个二十几岁的女孩子,能爱着一种情怀,并且会去追寻。她真是很优秀的人,却并不自知,她觉得好玩的东西都还等她去遇见,她太忙了。
有次她无意中听到我的电台,给我留言,她说:"我好喜欢你的声音哦"。
我说:"我好喜欢你哦。"
我是真的喜欢她,她身上有种说不出的果敢与洒脱,她是可以为了自由不顾一切地姑娘。她和阳光疯狂地约会,浑身晒成古铜色的时候也很美。
我多么羡慕那种如火焰一般的念头,绵延不绝,直至燃烧掉所有的犹豫,剩下的只有奔赴。
她的恋人真的很多啊:色达的彩旗、越南海边的晨光、垦丁边上的太平洋,和所有异乡的月亮。
我喜欢这样的生活状态,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去贴近这个广阔的世界。
她要住一个树屋,她要开一个小酒馆,她要做一个永远在路上的人 …… 她不是从没遇见爱情,她只是不要过早地栖息,她是不知疲倦地鸟儿,飞啊飞啊,想要在落脚之前尽可能地观赏这个世界。
她在签名上写:"愿我们永远知行合一,自在如风。"
说实话现在的我已经很少去羡慕一个人了,但着实佩服她的勇气,羡慕她的生活,我真心为她感到高兴,她比我周围很多人都享受着真正的自由,不是因为她去了很多地方,而是她总想尽办法去实现自己的念想,让自己从喜欢的事情上汲取不竭的快乐。她的自在虽如风,却很有分量。
之前看茱莉亚罗伯茨的《美食祈祷和恋爱》,电影里用三座城市来阐释一个女人生命中的三样东西。
美食可以饱腹,祈祷和盼望可以让心灵自给自足,恋爱好像就如同身外之物。爱情不应该是面包,而是调料。不是不要,只是他的肩膀可以休息停靠,却不会是救命稻草。
以上是我对这三样东西的理解。我从来不认为恋爱是生活的全部,相反,它是生活中很有趣的一部分,可以是调剂,却从不是必需。
如果你正处于甜蜜的恋爱状态,记得给自己和对方之间留一定的距离。有韧性的关系,面对时间才最耐磨。
如果还没有遇见喜欢的人或者已经有了暗恋的对象,你所要做的事情就是一边享受自己喜
2015/8/3 10: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