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粽子飘香时(文/欧阳逸风)

楼主

wy_fd [离线]

2★★☆☆☆

发帖数:728 积分2255
1楼

山城最近的天气就像女小孩的心思——阴晴不定、难以捉摸。感觉新年刚过不久,一转眼又到了端午。
临近端午,山城的大街小巷叫卖粽子声此起彼伏,异常热闹。看着各式各样的粽子,一种恋乡情结、一种□□情愫不禁油然而生……
在中国许多地方,过端午的习俗都是吃粽子,但我记忆里的童年不是这样的。记得小时候,临近端午,父亲就会背上麦子去街上兑换“灰面”(面粉)。到了端午那天,早早地,父亲就会叫我起床跟他上街。做什么呢?带我去买灰面捏成的小动物。捏面摊上有小公鸡啦、小鸟啦、小狗啦……,小贩还会给捏好的小动物涂上颜色,煞是好看。父亲说,小贩也要过节的,去晚了的话就可能买不到了。我一般都会挑小鸟或者小鸡,然后小心翼翼的捧在手心里,生怕弄丢了。
买完了灰面捏的小动物后,父亲会去肉摊割两斤肉(那个年代只有过生过节才会割两斤鲜肉,平时偶尔能吃上两块腊肉就不错了),然后就带着我回家。
到家之后,奶奶已经从田野里割完艾蒿回来了。奶奶会在家里的木窗上、门上插几束艾蒿,我好奇地问为什么要插艾蒿,奶奶说这是祖辈留下来的习俗,可以驱邪防蚊。父亲则在洗干净的饭桌上开始和面,搓麻花。由于这些年求学在外,大学毕业后又一直在外工作,已经有十多年未曾见到父亲搓麻花了吧,但有些细节是怎么也忘不掉的。记得父亲总是一边搓,一边教我做,教我怎么拧结。可我总是做不好,和父亲搓的麻花比起来,我搓的实在是太丑了。但父亲却很高兴,说也算有个样子了,可以下锅炸。
在我和父亲搓麻花的同时,母亲已经在厨房烧开了油,于是我和父亲搓,母亲负责炸,一家人相互劳作,好不开心。母亲总是在最后才将父亲买给我的“小鸟”下锅炸,我则目不转睛地盯着油锅,直到母亲将它从锅里捞出。
当一家人坐在一起,咬着金黄醒目、甘甜爽脆的麻花,吃着平日里极少吃到的鲜猪肉,闻着艾蒿散发出的香气,那感觉,真是美极了。“美中不足”的是,奶奶、母亲都会喝上两口老酒,而我就只能眼巴巴的看着父亲一口老酒一口麻花的享受着。父亲总说我还小,长大了才能喝。
小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要过端午,上了中学,知道端午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过端午要吃粽子、划龙舟、插艾草菖蒲、喝雄黄酒等等,却也不曾对书上说的端午吃粽子与我老家吃麻花的不同而有任何疑问。时至今日,我大概明白了其中的缘故。在我们老家,端午时节正是麦子成熟、丰收的季节,过端午的时候新收的麦子正好能接上口粮;而到了八月中秋,水稻刚丰收,所以我们中秋吃糍粑(糯米做成的糕点)。以前的人们不像现在,想吃什么随时都可以买到,那个时候粮食有限,并且遵循四季出产,产什么吃什么。当然,这缘故只是我的个人猜测,不过我想应该是这样的。
读书时代的记忆里端午节就是为了屈原而产生的节日,然而近代的史学家不断指出这种说法的错误,因为早在屈原以前,端午节就已经存在。综览汉魏文献资料可发现,汉王朝经历四百余年历史,充满浪漫与激情,保持了南楚故地乡土本色的楚文化。而被誉满天下的楚文化传人屈原,在汉魏之前的端午节活动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的记载,因而许多学者认为端午节与屈原无关。我觉得,端午节本就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诞生,在屈原之前端午就已经存在,并且有划龙舟、食粽子等的习俗了。但是自屈原在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之后,端午节则更多的伴随着纪念屈原而进行。
我历来是很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形式,它更多的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种族的具体体现。所以,才有了端午纪念屈原以及他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而吃粽子是其节日的象征物,龙舟竞渡则是其最具活力的体现,展示的是全民族奋发向上、“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才有了追贤思孝、认祖归宗的清明节;才有了“天上一轮才捧出,地上万姓仰头看”的中秋团圆节;才有了登高敬老、遍插茱萸的重阳节……
其实,我们在乎的并不是逢年过节一定要丰盛奢侈,我们在乎的是过节的那种心情,是守候在灶旁、凝视着袅袅柴烟,咬着甘甜爽脆的麻花而让人无比温馨的亲情……




附言
每到传统节日,我总会写写小诗、填填小词,无论作品优劣,都是我对过节的情感寄托以及节日带给我的传承。分享下近几年过端午的拙作,希望诸君喜欢。


《端午》(2015)
(信步于闹市,竟有售菖蒲、艾蒿者,而贩粽者尤甚,故有感而发)
其一
千年端午自谁传,举世皆知为屈原。
菖蒲艾草驱邪气,角黍美酒洗直冤。

其二
每逢佳节倍多情,睹物怀古感慨生。
荆楚旧俗至今有,浩气长存百世兴。

《蝶恋花.端午》 (2014)
香蒲切玉黍成角,早梅雨歇,是处阳和照。江中孤影江岸嚣,愿化龙舟遏清波。
人事代谢惹人愁,往来风浪,激起江山笑。无情不似多情恼,天涯何处知交少?


《端午》(2014)
山城粽香飘万家,川江竞渡起云霞。
千载离骚意未歇,痴心不改共天涯。



2016/1/25 2:19:17
返回本版
1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速回复楼主